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男子即将远赴蜀地(今四川一带)时,与家人依依惜别的情景。全诗情感真挚,既有离别的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忍攀杨柳系征鞍,男子桑蓬逸处难”写离别场景。杨柳在古代常象征离别,这里用“忍攀”二字,表现出主人公强忍悲伤,折下柳枝系在远行的马鞍上。后句则点明男子汉志在四方,难以安逸在家。
颔联“儿代课书休寄忆,亲能勿药便平安”是临别叮嘱。主人公嘱咐孩子要好好读书,不必常常挂念自己;只要家中长辈身体健康无需吃药,自己在外也就安心了。这两句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
颈联“连云蜀栈千寻上,捧日皇途一例看”写旅途艰险与仕途光明。蜀道高耸入云,山路险峻,但主人公把仕途比作“捧日”(追随皇帝),表现出对前程的信心。
尾联“领袖功名应不远,他年禄养好承欢”是美好展望。主人公相信功成名就之日不会太远,期待将来能用俸禄好好奉养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这既是对家人的安慰,也是对自己的激励。
全诗语言平实却情意绵长,通过折柳、课书、勿药等生活细节,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温馨的亲情。同时“捧日”“领袖”等词又体现了古代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将个人抱负与家庭责任完美结合。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离别伤感中依然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