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梅花引 笛

广寒人散踏歌收。
曲谁偷。
谱谁修。
谒帝穿云,说与世间愁。
骨透红冰心透月,吹过了,几沧桑,凉未休。
飘零老仙何处楼。
楚天幽。
一声留。
睡也睡也,骊宫梦不稳银湫。
十载江南,飞雨夜行舟。
湘上雁风如发劲,丝气息,到层空,浑是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笛声为线索,串联起时空交错的愁绪,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笛声里的神话色彩
开篇用"广寒宫"(月宫)的典故,把笛声比作神仙聚会散场后遗落的乐曲。两个"谁"字的追问,给笛声蒙上神秘面纱——这仿佛是仙人偷偷修改过的天籁之音。"谒帝穿云"形容笛声高亢,像要穿透云霄向天帝诉说人间忧愁。

第二层:笛声中的生命体验
"骨透红冰"用夸张手法展现笛声的穿透力——仿佛能冻透骨头,却又带着赤诚的热度。"几沧桑"道出笛声里承载的岁月沉淀,就像历经风霜的老人吹奏着永恒的苍凉。下阕"飘零老仙"的意象,暗示吹笛人或许是个看尽世事的江湖艺人。

第三层:笛声引发的时空漫游
最精彩的是笛声引发的联想:从楚天云雨到骊宫(唐玄宗杨贵妃故事发生地)旧梦,再到江南夜雨行舟,最后落到湘江秋雁。笛声成了时空穿梭机,让听者瞬间游历不同场景,而贯穿始终的"凉"与"秋",将所有画面统一在萧瑟的氛围中。

全词妙在虚实结合:笛声是实的,但它勾起的联想跨越仙界人间;音律是抽象的,却用"红冰""银湫""雁风"等具象词语让人感受到声音的质地。最后"浑是秋"三字,把整首词的万千愁绪都收束在秋天的况味里,余韵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