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问竹

春光荡漾马蹄骄,小住非缘地主招。
我别此君才半月,岁余元旦又三朝。
交柯恰似萧郎写,馋口还思玉板烧。
片刻相亲聊免俗,留连无复问寒桥。

现代解析

这首诗《寒亭问竹》描绘了作者在初春时节与竹子短暂相遇的场景,充满生活情趣和文人雅致。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春日闲情
开篇用"春光荡漾马蹄骄"勾勒出骑马踏春的惬意画面,一个"骄"字既写马儿精神抖擞,也暗含作者愉悦心情。路过寒亭时并非受人邀请,只是随性驻足,展现文人随遇而安的洒脱。

2. 与竹对话
作者把竹子称为"此君",用拟人手法表现对竹子的亲切感。说自己半个月前刚见过竹子,现在元旦刚过三天又重逢,像老友重逢般自然。提到"玉板烧"(竹笋做的菜)时,突然从风雅转入生活趣味,显示文人既爱竹的高洁,也爱竹笋的美味。

3. 艺术联想
看到交错生长的竹枝,联想到画家萧悦(唐代画竹名家)的墨竹图,说明眼前的自然美景就像艺术品一样动人。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让普通景物有了文化厚度。

4. 超脱心境
最后说短暂赏竹已让自己暂时脱离俗世,甚至忘了询问寒桥(可能指现实中的某个地点)的情况。这种"忘我"状态,正是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在自然中获得心灵净化。

全诗妙在将日常小事写得生动有趣:骑马踏春、偶遇竹林、赏画品笋这些生活片段,通过诗人的眼睛都变成了充满诗意的雅事。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让人看到中国传统文人既热爱生活又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