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江边古寺风景画,语言清新自然,情感含蓄动人。
前两句"慧禄寺前江水流,萋萋芳草满汀洲"像电影开场的长镜头:镜头先对准古寺前奔流不息的江水,然后慢慢下移,展现江边沙洲上茂盛的青草。这里用"流水"和"芳草"两个永恒的自然意象,暗示时光流逝而自然永恒。
后两句"十年不到临江郡,依旧青松接画楼"突然拉长时间跨度:诗人十年后重游故地,发现青松依然挺立,画楼依旧矗立,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手法,让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十年间的沧桑变化,而古寺风景却始终如初。
全诗妙在看似平淡的写景中暗藏深沉的人生感慨。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时,发现背景建筑依旧,而自己已从少年变成中年。诗人用"青松""画楼"这些坚固的意象,反衬人生的短暂无常,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
解缙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