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素斋还淮安

谁识斋居托意深,翛然不受一尘侵。
半窗晴日闲观易,满座秋风静鼓琴。
策马已闻辞僰道,扬舲还喜到淮阴。
刘伶台下多春色,行乐应知称素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吴素斋的隐士生活,以及他离开僰道(今四川一带)返回家乡淮安的情景。全诗通过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首联"谁识斋居托意深,翛然不受一尘侵"点明主题:吴素斋的隐居生活寄托着深刻的人生追求,他像清风一样不受世俗尘埃的侵扰。这里用"一尘不侵"的意象,生动表现了主人公高洁的品格。

颔联"半窗晴日闲观易,满座秋风静鼓琴"用两个生活场景展现隐士的日常:在阳光斜照的窗前研读《易经》,在秋风吹拂中安静地弹琴。这两个画面既表现了主人公的学识修养,又传达出闲适淡泊的生活情趣。

颈联"策马已闻辞僰道,扬舲还喜到淮阴"写行程变化:主人公已经骑马离开四川,现在又高兴地乘船回到淮阴(淮安古称)。"扬舲"(扬起船帆)一词透露出归乡的喜悦。

尾联"刘伶台下多春色,行乐应知称素心"用典自然:以爱酒放达的晋代名士刘伶作比,说淮安的刘伶台下春色正好,希望吴素斋能像刘伶一样,在美景中保持本真性情,享受适意人生。"素心"二字巧妙呼应主人公的名字,暗示他淡泊名利的本性。

全诗语言清新流畅,通过日常景物和生活细节,塑造了一位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诗中"晴日观易"、"秋风鼓琴"等意象,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着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追求。最后以家乡春色作结,既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祝福,也寄托了作者对淡泊自在生活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