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感怀次柱尊韵

病怯风霜衣已换,偶闻庭树更惊秋。
任将天上团圆乐,未抵人间离别愁。
千里烽烟迷粤徼,五年客舍寄梧州。
不须再作兴亡感,忧到兴亡便白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中秋佳节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团圆的渴望,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忧愁。

首联“病怯风霜衣已换,偶闻庭树更惊秋”描绘了作者身体虚弱,害怕风寒,已经换上了厚衣服。突然听到庭院里的树叶声,才惊觉秋天已经到来。这里通过“病怯”和“惊秋”两个细节,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自身境遇的忧虑。

颔联“任将天上团圆乐,未抵人间离别愁”直接点出了中秋节的团圆主题。天上的月亮象征着团圆,但作者却觉得这种快乐无法抵消人间的离别之愁。这里通过对比“天上团圆乐”和“人间离别愁”,突出了作者对现实分离的深切感受。

颈联“千里烽烟迷粤徼,五年客舍寄梧州”描绘了作者所处的战乱背景。烽烟弥漫,远方战火纷飞,作者已经在梧州寄居了五年。这两句不仅交代了作者的生活环境,也暗示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担忧。

尾联“不须再作兴亡感,忧到兴亡便白头”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他说自己不用再感慨国家的兴衰,因为这种忧虑已经让他白了头。这里通过“白头”这一形象,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沉重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中秋佳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团圆的渴望、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忧虑。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背景紧密结合,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