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参拜张飞庙(桓侯庙)时有感而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前两句写张飞的英雄气概——他的长矛战马历经千年依然让人感受到当年的豪迈,庙里残留的兵器铭文虽然模糊,却仍能想象他带兵打仗的威风。"刁斗"是古代军中用具,这里代指张飞用过的武器。
中间四句讲张飞的两面性:他既能怒斩敌人首级(断头),也能为救将军(指刘备)甘愿牺牲自己;虽然是一介武夫(兵子),却愿意放下身份与普通士兵称兄道弟(下士呼)。接着用地理和命运作对比——庙宇所在的楼桑村还在,他和关羽(壮缪侯)同样勇猛,却都逃不过悲惨结局(命皆无)。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在庙里看着张飞的塑像和飘动的旗幡,突然觉得不能简单用"杀猪的莽夫"(狗屠)来定义这位真英雄。这里用"狗屠"既点明张飞早年职业,又反衬出他后来的不凡。
全诗通过兵器、地名、典故等具体事物,把张飞"粗中有细""勇猛重义"的形象写得鲜活立体,最后用"杀猪匠"与"大英雄"的强烈对比,让人感受到平凡人也能成就非凡事业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