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雪后

碧落云收尽,天涯雪霁时。草开当井地,树折带巢枝。
野渡滋寒麦,高泉涨禁池。遥分丹阙出,迥对上林宜。
宿片攀檐取,凝花就砌窥。气凌禽翅束,冻入马蹄危。
北想连沙漠,南思极海涯。冷光兼素彩,向暮朔风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雪后清新壮丽的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冬雪带来的独特美感。

开篇用"碧空万里云散尽,天涯尽头雪初晴"勾勒出雪后天空的辽阔澄澈,为全诗定下开阔的基调。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地面:积雪消融后露出井边的青草,被雪压断的树枝上还挂着鸟巢,这些细节既真实又充满生活气息。

中间部分展现雪水的去向:野外的渡口滋润着冬麦,皇家园林的池水上涨。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融为一体,从郊野"野渡"写到皇城"丹阙",再写到皇家猎场"上林苑",视野由近及远层层推进。

最生动的是对屋檐冰凌的描写:挂在檐角的冰片像要被人摘取,凝结在台阶的冰花仿佛在偷看行人。这里用拟人手法,把静止的冰写得活灵活现。随后用"禽鸟冻得收拢翅膀,马蹄打滑步履维艰"的细节,侧面写出严寒的威力。

结尾处诗人的思绪随朔风飞扬:向北联想到无垠沙漠,向南遥思浩瀚大海。最后以"寒光与白雪交相辉映,暮色中北风呼啸"作结,余韵悠长。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特写到全景,将雪后长安的银装素裹展现得既精致又大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