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人生路上的豁达心态。
前两句像是在安慰那些总抱怨"行路难"的人:你们说的那些险峻山路(鸟道羊肠),其实近在咫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这里用"鸟道羊肠"形容崎岖小路,画面感很强,但作者却说这些困难其实很近很小,暗示人生困境往往是被我们自己放大了。
后两句突然转向溪水,像在对老朋友说话:溪水啊,你好好流向大海,我也要回到我的山林去了。这种拟人化的对话特别生动,把溪水当成了同路人。溪水归海、我归山的对比,既表现了各得其所的自然规律,也暗含了人各有志的人生哲理。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随遇而安的气度。不抱怨道路艰难,不计较得失去向,就像溪水自然流淌一样,该去哪里就去哪里。这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智慧,在今天这个焦虑的时代尤其珍贵。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最通透的人生观:各走各的路,各有各的归宿,不必强求。
释清豁
释清豁(?~九七六),福州(今属福建)人。居泉州开元上方院,留漳州保福寺。太祖建隆三年(九六二),辞归至贵湖。刺史陈洪进奏赐紫方袍,号性空禅师。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卒。事见《泉州府志》卷六五。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