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僧玘长老

客单近挂屋东偏,细看家风似阆仙。
为功月舡来茂苑,因披云衲出潭田。
诗篇熟诵如持咒,句法旁参若勘禅。
既是西来须会意,此心还许野人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玘长老)的生活和修行状态,语言平实却充满禅意。我们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居住环境
开头说僧人的小屋挂在东边,风格朴素得像仙人住的地方("阆仙"指传说中仙境)。这里用"挂"字形容屋子简陋,仿佛随意搭在角落,突出僧人淡泊的生活态度。

2. 修行日常
"月舡"(月光下的小船)和"云衲"(云一样的僧衣)这两个意象很美——他划船去茂盛的园林修行,穿着简朴的僧衣从田间归来。画面宁静,说明修行不是枯坐,而是与自然融合。

3. 诗与禅的结合
诗人说长老念诗像念咒语一样专注,研究诗句的技法如同参禅。这里把写诗和修禅类比,说明真正的艺术创作也需要禅定般的专注,反过来禅悟也能通过诗句传递。

4. 禅意传承
最后两句点题:既然长老从西方(代指佛教发源地)来,就应该懂得"会意"——不用言语直接传递禅理。而"野人"(普通人)也能领悟这种心意,暗示佛法平等,人人都可感受。

核心魅力
全诗用日常景物(小船、田地、僧衣)和简单比喻(诗如咒、句如禅),把抽象的修行写得生动可感。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真正的智慧不需要复杂说教,就像野花自然开放,有心人自能领会。这种"不刻意传授而自然领悟"的境界,正是禅宗思想的精髓。

陈郁

陈郁(1184-1275)字仲文,号藏一。江西临川人。陈世崇之父。并称“临川二陈”。南宋著名诗人。文学优异。卒于德佑元年,年九十二。事迹约略见于其子世崇所撰《随隐漫录》。工诗词。他的词婉转隐喻,但情调高亢,宣扬爱国思想,系南宋词坛辛派词人。著有《藏一话腴》4卷,收入《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全宋词》辑其词四首。事见清同治《崇仁县志》卷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