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园山石形势卖盗夜半择其尤者窃去累日怀

素志薄利录,壮年荣林丘。
种树疏间泉,凿沼开中洲。
堤平水瀰漫,径绕竹净修。
梅坞夜月乱,松罔晓风飂。
犹以景象浅,欲广岩壑幽。
叠石类奇品,置身将侣俦。
磊块质伟诗,嵌空神琱锼。
庐阜几上得,巫峰坐中求。
每想云气嘘,遂觉烟練浮。
曳杖日以乐,从怀吟无休。
一朝失警巡,赤眉行盗谋。
夜半负之去,公然从狗偷。
检视所寇攘,嶙峋拔其尤。
此情实难堪,遣命穷踪由。
风声虽有闻,形势莫可搜。
吁嗟世道降,人弗士行修。
窃玦入志虑,攫金甘辈流。
不念溺所習,意为前哲羞。
今吾理自喻,委心任去留。
甑堕虽不顾,壁归犹冀收。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喜欢布置园林的人,突然遭遇石头被盗的郁闷事,最后以豁达心态自我开解的故事。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造园之乐(开头到"从怀吟无休")
诗人中年时看淡名利,专心打造自己的小园林。他种树引泉、挖池塘堆小岛,把园子布置得很有意境:堤岸平整水流环绕,竹林小径干净雅致,梅林月影斑驳,松岗晨风飒飒。但他觉得还不够,又专门收集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来增添山野趣味。这些石头有的像庐山缩影,有的如巫山云雨,让他每天拄着拐杖赏玩、诗兴大发。

2. 失石之愤("一朝失警巡"到"形势莫可搜")
某天夜里,盗贼像古代赤眉军一样明目张胆地偷走了他最精美的石头。虽然听到风声知道是谁干的,但石头已经找不回来了。诗人气得直骂:现在世风日下,有些人为了点小利连读书人的脸面都不要,偷东西还理直气壮,简直给古人丢脸。

3. 自我开解(最后八句)
生气过后,诗人想通了:就像破罐子摔了不必心疼,说不定哪天这些石头还能像"完璧归赵"一样回来呢。表面说看开,其实还是念念不忘,这种矛盾心理显得特别真实。

这首诗妙在把文人雅趣和市井烦恼结合得生动有趣。我们能看到:
- 古代文人对园林的痴迷(为几块石头气得写长诗)
- 小偷的狡猾(专挑半夜偷最值钱的)
- 知识分子的阿Q精神(丢了东西先骂社会,最后强行安慰自己)

特别有意思的是"公然从狗偷"这句,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比狗偷食还嚣张",文人骂街不带脏字,既愤怒又保持体面,非常符合古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