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偈三首》用简单形象的语言探讨了佛教禅宗的核心思想——"实相"(事物的真实本质)。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1. 看透本质(前四句)
诗人说观察自己的身体本质和观察佛陀的本质是一样的。这里的"黄面瞿昙"指释迦牟尼(佛陀),意思是说:如果你能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就会发现佛陀也不过是普通人。这打破了人们对佛像的盲目崇拜,强调佛性人人本具。
2. 破除执着(中间四句)
"隐身无地"说想隐藏反而无处可藏,"渺漫"形容虚无缥缈。这是在说:刻意追求"空无"的境界反而会落空,就像抓不住的烟雾。提醒修行不要陷入对"空"的执着。
3. 活在当下(最后两句)
最妙的是结尾:说人总在追求玄妙道理,却连自己脸上的眉毛鼻孔都注意不到。这是最直白的提醒——真理就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不必向外寻求。
全诗像一位老师傅在说:别整天想着成佛啦!你吃饭时知道饭香,走路时感觉脚踩大地,这就是修行。把高高在上的佛法拉回生活,告诉我们佛性不在经书里,而在喝茶吃饭的平常心里。语言看似简单,却藏着"见山还是山"的大智慧。
释道如
释文莹,字道温,一字如晦(清张钧衡《湘山野录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尝居西湖之菩提寺。早年苏舜钦称之,荐谒欧阳修。后归老于荆州之金銮。所游多馆阁名士。有《渚宫集》(明毛晋《湘山野录跋》),已佚。又有《湘山野录》四卷,成于神宗熙宁中(《郡斋读书志》卷三下);《玉壶清话》(一名《玉壶野史》)十卷,成于元丰元年(一○七八)(《玉壶清话自序》),皆以隐居之所名之。事见《郧溪集》卷一四《文莹师诗集序》、《忠肃集》卷一○《文莹师集序》。今录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