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挽通判黄子方》是诗人对已故友人黄子方的哀悼和怀念。下面试着用现代语言来解析这首诗的内涵。
首联"歌成薤露悲,秋草正离离",诗人写成挽歌,表达了深切的悲伤。"薤露悲"源自古人的丧歌,而"秋草离离"则暗示了季节的变换与生命的消逝,给人以萧瑟之感。这一联描绘出一种悲凉而苍凉的氛围,暗示着黄子方的去世给人带来了深深的哀痛。
颔联"昔异修文事,今同鬼伯司",诗人回忆起与黄子方过去的文人雅集,感叹时光如白驹过隙,如今先贤已逝,只留下冰冷的墓地和逝者归于地下,与鬼伯的司职相似,意味着两人已阴阳两隔。
颈联"盾衰双日落,夷惠两风遗",用"盾衰双日落"比喻黄子方的去世和他的光芒一同消逝,"夷惠两风遗"用典,此典故出自《论语》,意指黄子方如同古代贤士夷惠,虽然去世但精神长存。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也表达了对逝者精神的赞美。
尾联"衰俗吾无恨,亲曾识紫芝",诗人说,尽管世风衰败,自己对此并不感到遗憾,因为曾经与黄子方相识,就像古人所说的"紫芝"一样珍贵。此处以"紫芝"比喻黄子方,表达了对他深深的怀念以及他的精神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亡友的追忆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哀伤,以此来表达诗人对黄子方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郑樵
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年,立志读遍古今书,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4月26日)。郑樵著述有80余种,但大部分已佚亡,今存《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等遗文,其中《通志》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