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长辈对晚辈("叔达")的深厚情感和人生感慨,语言朴实却充满温情。
开头两句用对比手法:长辈欣慰地称赞晚辈如今有才华("喜称吾子赋"),却不好意思提起自己年少轻狂的往事("羞道少年时")。这种坦诚让读者感受到长辈的可爱与真实。
中间四句写离别后的思念:分别后不愿讨论《易经》这样深奥的话题(古人常以《易经》喻指人生道理),却在忧愁时想给对方寄诗。夕阳下等不到书信,只能在残月夜梦里相见。这里用"夕阳""残月"两个意象,把日夜思念的状态写得非常生动。
最后两句情感达到高潮:晚年最伤心的事,就是独自站在长满松树的山坡上("松峬"),心里的话不知该向谁说。这个画面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老人孤独的身影和无处倾诉的寂寞。
全诗妙在:
1. 用日常小事(寄诗、做梦、看夕阳)表达深刻情感
2. 长辈形象立体——既有威严(不谈易经),又有脆弱(月夜思人)
3. 结尾画面感极强,松树山坡上的孤独身影胜过千言万语
这种真挚的亲情表达,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同身受——我们每个人心里,可能都有个想倾诉却已难相见的人。
陈藻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