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蒋逢午丈夫人

徙宅寄鹿门,平时来拜床前,作黍留宾,能与庞公称偕隐;
悼亡惊鹤鬓,此日讣传天末,生刍致奠,应惭徐稚未登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友人蒋逢午已故妻子的挽联,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哀思和敬意。

上联回忆逝者生前的温馨场景:蒋夫人随丈夫隐居鹿门山(借庞德公典故),平时待人亲切,像古代贤士庞德公的妻子一样热情好客,常留客人吃饭。这里用"作黍留宾"的细节,展现她贤惠持家的形象。

下联写当下的哀悼:听闻噩耗后,诗人因远在他乡("天末"指遥远之地)无法亲自吊唁,只能像东汉徐稚那样远程致祭("生刍"指简单的祭品),为此感到惭愧。用"鹤鬓"形容蒋丈人因丧妻而骤然苍老,突出悲痛之深。

全诗通过生前温馨与死后哀伤的对比,既赞美了蒋夫人贤良的品德,又表达了对友人丧偶的深切同情。用典自然(庞德公、徐稚),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融合,让简单的悼念有了文化厚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