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童尼

旧时艳质如明玉,今日空心是冷灰。
料得襄王惆怅极,更无云雨到阳台。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曾经光彩照人的女子(可能是尼姑)如今心境寂寥的故事,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巨大的人生转变。

前两句"旧时艳质如明玉,今日空心是冷灰"形成强烈反差:过去像美玉般耀眼,现在内心却像冷却的灰烬。这里用"明玉"比喻从前的美丽鲜活,"冷灰"形容现在的空虚死寂,画面感极强。

后两句借用"襄王云雨"的典故(楚襄王梦见与巫山神女相会的故事),说就算多情的襄王来了,也不会再有浪漫故事发生。"阳台"代指男女欢会之地,暗示女子已斩断尘缘。诗人用"料得"二字,带着惋惜的口吻揣测旁观者的感受。

全诗短短四句,通过"明玉变冷灰"、"云雨消散"的意象,生动展现了人物从风华绝代到万念俱灰的转变。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繁华落尽后的寂寥感——不是简单的悲伤,而是一种连爱情都无法唤醒的彻底心死。诗人没有直接写原因,留给读者想象空间:或许是因为看破红尘,或许是经历了重大打击,这种留白反而让诗意更悠长。

刘言史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