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新罗王①

四维分景纬,万象含中枢。
玉帛遍天下,梯杭归上都。
缅怀阻青陆,岁月勤黄图。
漫漫穷地际,苍苍连海隅。
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
使去传风教,人来习典谟。
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
诚矣天其鉴,贤哉德不孤。
拥旄同作牧,厚贶比生刍。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朝皇帝写给新罗(古代朝鲜)国王的赠诗,表达了对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视和对新罗文化的赞赏。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开篇格局宏大 前四句用"四维"(天地四方)、"万象"(万物)等意象,展现大唐作为中央王朝的恢弘气象。"玉帛遍天下"指各国进贡的盛况,"梯杭归上都"比喻各国像沿着天梯般前来朝见,突显大唐的国际地位。

2. 表达真挚情谊 "缅怀阻青陆"等句坦言虽然隔着青山大陆,但岁月更显情谊珍贵。"穷地际""连海隅"用地理距离的遥远,反衬两国心灵的亲近,强调"名义国"(礼仪之邦)的联结超越山河阻隔。

3. 文化认同赞赏 诗中特别称赞新罗使者往来传播儒家文化("风教""典谟"),表扬他们衣冠整齐遵礼、忠信尊儒,这种文化认同让皇帝感到欣慰,用"贤哉德不孤"表示对知音难遇的感慨。

4. 以礼喻志 结尾的"拥旄"(持节出使)、"厚贶"(丰厚赠礼)体现外交礼仪,而"青青志""风霜不渝"用松柏喻志,既赞美新罗王的坚贞品格,也暗含对两国情谊经得起考验的期许。

全诗巧妙融合地理距离与文化亲近的对比,既有大国气度又不失真诚,通过儒家价值观的共鸣,展现了古代东亚"以文会友"的外交智慧。最动人的是最后四句,把厚重的政治礼物比作"生刍"(一束青草)这样朴素的赠礼,暗示真挚情谊胜过物质形式。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