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雪山
蜀山峍屼皆参天,雪山高压群山巅。
剑岭巫峡总培塿,青城峨岫差随肩。
禹迹不到失搜纪,遂使岳镇居崇班。
五丁有力不敢凿,胚浑元气无雕镌。
到今尚存太始雪,盛夏早似初冬寒。
我来成都苦卑湿,每遇高爽心安便。
入秋十日九阴雨,侧身西望空长叹。
忽然金风扫霾翳,半空横转兜罗绵。
素云一段落天外,白头卓立罗烟鬟。
天门玉龙露寒鬣,海风吹水排银澜。
数百里外一举首,爽气已到须眉间。
竖指数峰插霄汉,如坐井底窥星躔。
压覆常忧坤轴折,回旋怕触曦车翻。
高鸟之翔不敢度,往来或似飞空仙。
此外茫茫复何有,蜂屯蚁聚丛生番。
乃知造物有深意,区界夷夏分中边。
刀州刺史真好事,欲通天险招呼韩。
橐驼载布马载粟,罗致火罽收冰蚕。
去年行台留陆贾,今年绝塞归张骞。
似闻西方诸部落,稽首请事天可汗。
蜀人弱脆蛮顽奸,畏之不啻雀见鹯。
况复此曹不耕织,毳衣肉食劳县官。
安得天生巨灵手,擘山为塞邛崃关⑴。
剑岭巫峡总培塿,青城峨岫差随肩。
禹迹不到失搜纪,遂使岳镇居崇班。
五丁有力不敢凿,胚浑元气无雕镌。
到今尚存太始雪,盛夏早似初冬寒。
我来成都苦卑湿,每遇高爽心安便。
入秋十日九阴雨,侧身西望空长叹。
忽然金风扫霾翳,半空横转兜罗绵。
素云一段落天外,白头卓立罗烟鬟。
天门玉龙露寒鬣,海风吹水排银澜。
数百里外一举首,爽气已到须眉间。
竖指数峰插霄汉,如坐井底窥星躔。
压覆常忧坤轴折,回旋怕触曦车翻。
高鸟之翔不敢度,往来或似飞空仙。
此外茫茫复何有,蜂屯蚁聚丛生番。
乃知造物有深意,区界夷夏分中边。
刀州刺史真好事,欲通天险招呼韩。
橐驼载布马载粟,罗致火罽收冰蚕。
去年行台留陆贾,今年绝塞归张骞。
似闻西方诸部落,稽首请事天可汗。
蜀人弱脆蛮顽奸,畏之不啻雀见鹯。
况复此曹不耕织,毳衣肉食劳县官。
安得天生巨灵手,擘山为塞邛崃关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四川雪山的壮丽景色,同时借景抒发了对边疆治理的思考。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如坐井底窥星躔")用夸张手法描写雪山之高: - 开篇就说蜀地群山已经很高,但雪山比它们还要高出一大截,把剑门关、巫峡都比成了小土堆,青城山、峨眉山在它面前只能算跟班。 - 说大禹当年都没来过这里,所以五岳的名气都是侥幸得来的。用"五丁开山"的典故说连神话中的大力神都不敢凿这山,可见其原始天然。 - 特别强调山顶终年积雪,夏天都像冬天一样冷。当成都平原阴雨连绵时,突然云开雾散看见雪山,就像天上垂下白绸缎,又像玉龙露出背脊,银浪排空,几百里外都能让人神清气爽。
第二部分("压覆常忧坤轴折"到"区界夷夏分中边")写雪山的地理意义: - 用夸张的想象说山高得让人担心会把地轴压断,太阳车(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座驾)都可能撞上山。鸟都飞不过去,除非是神仙。 - 认为雪山是天然分界线,把中原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分隔开来,这是老天的安排。
第三部分("刀州刺史真好事"到最后)转向现实思考: - 批评地方官员好大喜功,想打通雪山通道,用骆驼马匹运输物资,招抚少数民族。提到汉代张骞、陆贾的典故,暗指当代也有人想效仿他们建功边疆。 - 但作者认为蜀地百姓柔弱,少数民族彪悍,他们不事生产却要官府供养,不如让巨灵神(神话中的劈山大力神)把山劈开当关隘,彻底隔绝两边。
全诗最精彩的是对雪山气势的描写,用神话典故和夸张比喻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震撼力。后段的政治思考略显突兀,但反映出古代文人面对边疆问题时"既想彰显国威,又怕劳民伤财"的矛盾心理。诗中"巨灵手劈山"的想象,既呼应前文对山势的描写,又巧妙表达了作者的政治主张,是很有特色的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