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齐祠

西山吊古独悲歌,晓日初经野涨过。
季世君臣谁让国,兴周王业自干戈。
长松连理枝相抱,断碣侵苔字半磨。
南望岳云千万仞,风陵高冢尚嵯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西山凭吊古迹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诗人独自在西山吊古,唱着悲伤的歌谣,清晨的阳光刚刚照过野外的溪流。这里用"独悲歌"和"晓日"形成对比,既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又暗示新的一天开始,暗含历史更迭的意味。

中间四句转入历史思考。诗人感叹在商周交替的乱世,君臣之间谁还讲究礼让?周朝的兴起终究是靠武力实现的。这里用"干戈"二字点明历史的残酷真相。接着描写眼前的景象:古老的松树枝干交错,断裂的石碑上苔藓侵蚀,字迹模糊。这些景物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最后两句视野突然开阔:向南望去,巍峨的岳山云雾缭绕,风陵的高大坟墓依然耸立。这里的"嵯峨"二字既写山势,也暗指历史人物的高大形象虽经岁月冲刷却依然清晰。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个人感伤与历史沉思完美结合。诗人用"野涨""长松""断碣""岳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壮阔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渺小。最妙的是结尾处,看似写景,实则将全诗的历史感慨推向高潮,留下悠长的余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