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四爱堂四首 其二

余所爱兮修莲,植之兮堂前。
思夫君兮濂之水,濯冠缨兮叩渔舷。
莲馨富兮水泥烟,欲从之兮不我贤。

现代解析

这首《题四爱堂》第二首,用现代语言解读就是:

诗人把最爱的莲花种在堂前,表面写种花,实际是用莲花象征高洁品格。"思夫君"不是想丈夫,而是借屈原《楚辞》的句式表达对周敦颐(号濂溪)的敬仰——周敦颐写过《爱莲说》,是莲花的"精神代言人"。

后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想象周敦颐在濂溪洗帽带、敲渔船(古代文人超脱世俗的生活画面),突然切回现实——闻到莲香却看见浑浊的泥水烟气。最后发出感叹:我想追随先贤,但现实总给我使绊子("不我贤"就是现实不配合的意思)。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
1. 实物莲花:堂前可见的日常景物
2. 精神符号:通过周敦颐勾连起的文化传统
3. 现实困境:理想很丰满(想学先贤),现实很骨感(环境污浊)

这种写法就像现代人养多肉时,突然联想到环保问题,既有生活情趣,又有思想深度。诗人用莲花作媒介,完成了一场穿越古今的对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