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二月柳絮纷飞的景象,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的灵动与诗意。
前两句写柳絮的形态:阳光下的柳絮像翠绿的影子般浓密,杨花(即柳絮)时断时续地飘飞,甚至遮住了花香和红花。这里用"蔽香红"这个细节,让人感受到柳絮之多之密。
中间四句用动态描写展现柳絮的飘逸:细雨中的柳絮粘在沙坡上,轻风里的柳絮穿过精美的帘笼。诗人把柳絮比作庄周梦中的蝴蝶(漆圃指庄子漆园),又比作空中散落的盐粒,这两个比喻既写出柳絮的轻盈洁白,又赋予其梦幻色彩。
最后两句将镜头拉远:站在城门外远望,二月的金色堤岸上,柳絮温柔地飘飞。"依依"二字既形容柳絮轻柔飘荡的样子,又暗含诗人留恋的情感,让整个画面充满诗意和温情。
全诗妙在: 1. 动静结合,既有飘飞的动态,又有粘附的静态 2. 比喻新颖,把柳絮比作梦蝶和盐粒 3. 结尾的远镜头让画面更有空间感 4. "依依"二字一语双关,余韵悠长
诗人通过细腻观察,把普通的柳絮写得如此生动传神,让读者仿佛看到二月里那场温柔的"雪",感受到春天特有的生机与浪漫。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