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闺怨 同前韵(壬午)

似憨似懒,似醉似痴,似羞似恼似戚。
一寸柔肠,搅得几时休息。
晓眠独自冷落,咒不去、燕子声急。
多管是,病淹缠根苗,几个曾识。
有恨无言空积。
春去也、春花倩谁寻摘。
瘦损庞儿,和那影儿共黑。
远山描未了,抛菱花,珠泪暗滴。
这苦处,难道锦鳞寄得。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深闺中的愁苦心情,用非常生动直白的比喻和画面,让我们感受到她内心的孤独与煎熬。

开头连用六个"似"字(憨、懒、醉、痴、羞、恼、戚),像连环炮一样砸出来,立刻让我们看到一个坐立不安、情绪复杂的女子形象。她说不清自己到底怎么了,只觉得心里乱糟糟的,像有根柔肠被反复搅动,一刻不得安宁。

白天睡觉也觉得冷清,连屋檐下燕子的叫声都让她心烦。她怀疑自己生病了,但别人根本不懂她的痛苦。这里"咒不去"用得特别妙——她居然在咒骂无辜的燕子,可见情绪已经失控到迁怒外物的地步。

下半段更具体地描写她的状态:春天走了,没人陪她赏花摘花;人瘦得脸都黑了("和影儿共黑"这个比喻很新奇,说自己瘦得和影子一样黑);想画眉化妆也没心情,对着镜子就掉眼泪。最后两句最扎心——她说这种苦闷,就算写在信里让鱼儿捎去(古人有鱼传尺素的典故),也说不清楚。

全词就像用特写镜头拍一个失眠女子的日常:辗转反侧、看什么都不顺眼、以泪洗面。最厉害的是把抽象的情绪,全转化成了我们都能看懂的具体画面:搅动的柔肠、吵闹的燕子、发黑的瘦影、擦花的妆容。读起来就像在看一部古代版的"抑郁症患者日记",隔着千年都能感受到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憋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