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竹歌(宾竹者举人曾琰一润号也)
君不见坡仙讥俗士,无竹不可医。
又不见卫风美进德,菉竹歌猗猗。
天生嘉植异凡卉,狷士品题号君子。
凌霄高节挺琅玕,扑地清阴绝尘滓。
曾君种竹绕庭宇,谓竹为宾我为主。
医俗岂独怀坡仙,进德直期追卫武。
古人取物修其身,知仁山水垂法程。
竹之直兮可以励吾节,竹之虚兮可以广吾心。
直节虚心贯始终,高标与竹将无同。
天上清风一挥洒,人间酷暑何所容。
功成三径重归日,宾主相看无愧色。
又不见卫风美进德,菉竹歌猗猗。
天生嘉植异凡卉,狷士品题号君子。
凌霄高节挺琅玕,扑地清阴绝尘滓。
曾君种竹绕庭宇,谓竹为宾我为主。
医俗岂独怀坡仙,进德直期追卫武。
古人取物修其身,知仁山水垂法程。
竹之直兮可以励吾节,竹之虚兮可以广吾心。
直节虚心贯始终,高标与竹将无同。
天上清风一挥洒,人间酷暑何所容。
功成三径重归日,宾主相看无愧色。
现代解析
这首《宾竹歌》是一首赞美竹子、借竹喻人的诗,核心思想是通过竹子的特性来比喻人的高尚品格。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竹子象征君子品格
诗中用竹子"挺直""清阴"的特点,比喻君子的正直和清廉。就像苏轼(坡仙)说的"无竹令人俗",竹子能帮人摆脱庸俗;《诗经》里也用竹子赞美品德进步。作者认为竹子天生与众不同,被比作"君子"很合适。
2. 以竹为师的智慧
曾琰(号宾竹)在院子里种竹子,把竹子当客人、自己当主人。这不是简单的园艺,而是想学习竹子的两个优点:
- 竹子笔直 → 提醒自己保持正直气节
- 竹子空心 → 提醒自己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
这种"向植物学习做人"的思路,体现了古人"格物致知"的智慧。
3. 理想的人生境界
最后几句描绘了美好画面:当功成名就归隐时,主人和竹子"宾主相看无愧色"——意思是做人做到了像竹子一样正直虚心,就能问心无愧。用清风驱散酷暑的比喻,暗示高尚品格能让人摆脱世俗的浮躁。
全诗把植物人格化,通过日常可见的竹子,传递了"修身养性"的深刻道理。最打动人的是它不说教,而是用竹子形象让读者自己体会:做人要像竹子一样既挺拔有骨气,又能虚心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