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任兰生公

民誉久钦迟,况芝鸾不次,竹马重迎,户户待君如岁,每向中原北望,慰极卬须,数倘能回,快意应符廿四考;
贤劳殷付托,讵芣茝兴歌,萱苏无效,匆匆遗世登仙,忍看淮水东流,送将归去,身如可赎,衔哀何止百千人。

现代解析

这首挽诗用真挚的情感,悼念了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员任兰生。全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民众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上阕(前八句)通过三个层次展现任兰生的政绩:
1. "民誉久钦迟"开篇就点明他长期积累的好名声,百姓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期待他("户户待君如岁")。
2. 用"芝鸾"(祥瑞之鸟)和"竹马"(儿童玩具)的典故,既赞美他的才能出众,又暗示他像回到故乡的父母官般受人欢迎。
3. 结尾用唐代名相郭子仪"二十四考"的典故,表达对他政绩的高度评价——若能重来,他的成就定能比肩古代贤臣。

下阕(后八句)转入哀悼之情:
1. "贤劳殷付托"承接上文,说这位勤政的官员突然离世("匆匆遗世登仙"),就像淮河水东流般不可挽回。
2. 用"芣茝"(香草)、"萱苏"(忘忧草)失效的比喻,暗示再多的良药也救不回他的生命。
3. 最后发出痛彻心扉的感叹:若能换回他的生命,愿意代死的何止千百人,凸显他在民众心中的分量。

全诗最动人的是运用了"盼归—勤政—永别"的情感线索,通过百姓视角(盼他回来)、工作视角(勤勉尽责)、生死视角(痛失贤臣)三个角度,把对清官的爱戴与痛惜表达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结尾"身如可赎"的假设,比直接写哀伤更有冲击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