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郎官峰
连山如波涛,高峰荡云日。
萃然孤杓耸,其势孰可匹。
危攀将欲飞,俯瞰觉自失。
罗田几聚落,端坐见纤悉。
南延川源深,北望海水出。
处高视益远,缩地岂有术。
天寒霜露交,收穫事已毕。
仍年蝗旱馀,民物尽萧瑟。
遘兹得非幸,惆怅宁具述。
萃然孤杓耸,其势孰可匹。
危攀将欲飞,俯瞰觉自失。
罗田几聚落,端坐见纤悉。
南延川源深,北望海水出。
处高视益远,缩地岂有术。
天寒霜露交,收穫事已毕。
仍年蝗旱馀,民物尽萧瑟。
遘兹得非幸,惆怅宁具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郎官峰后的所见所感,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沉的社会关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1. 壮丽的山景描写
开头用"连山如波涛"比喻群山连绵起伏的动感,接着用"高峰荡云日"表现山峰高耸入云的雄伟。诗人站在山顶,感觉自己像要飞起来,俯瞰时又觉得渺小,这种对比生动展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震撼体验。
2. 登高望远的感悟
从高处能看到很远的地方,罗田的村落、南边的河流、北边的大海都尽收眼底。诗人感叹站得高看得远,但同时也意识到这并非什么神奇法术,而是自然规律。这里暗含哲理:想要看得远,就要站得高。
3. 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诗的后半段笔锋一转,描写了天寒霜重、庄稼收割后的萧瑟景象。特别提到连年蝗灾旱灾后,百姓生活困苦。虽然登高览胜是件幸事,但想到民间疾苦,诗人感到深深的忧愁。这种从个人体验到社会关怀的转折,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
诗歌魅力所在
- 画面感极强:如电影镜头般由远及近,从宏观山势到微观村落
- 情感真挚:既有登高的豪迈,又有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 以小见大:通过登山这件小事,反映了社会现实问题
- 语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用简单比喻(如"山如波涛")就勾勒出壮阔景象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只是写风景,而是通过风景带出对民生的关切,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