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年人在春天山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无奈。
开头两句写景:三月的春风还带着微微寒意,早春的花朵已经凋零。这里用"嫩寒"形容春寒的轻柔,用"摧残"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为全诗定下略带忧伤的基调。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感慨:来到山中逃避世俗很容易("逃禅易"),但人到中年要完全放弃世俗生活却很难("弃世难")。这里用对比手法,写出内心的矛盾。接着用观音菩萨("大士")慈悲说法和子张(孔子弟子)辛苦求官作对比,暗示即使明白道理,人还是难以摆脱世俗追求。
最后两句是自我宽慰:不要问什么成仙之路("蓬莱使"),且看看现实中的事物("露盘")。"承明"可能指朝廷,"露盘"是古代测天象的仪器,这里暗指现实生活。诗人似乎在说: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理想,不如面对现实。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通过春天山中的景物,写出中年人面对理想与现实矛盾时的复杂心境。诗人既向往超脱,又无法完全放下世俗,这种真实的人生感悟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诗中用观音、子张、蓬莱等典故也很自然,不显得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