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一位修行高僧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无法像对方那样超脱世俗的遗憾。
前两句说:我原以为修行人看破红尘后,就会对写诗、论道这些事都不在意了。但这位衍斯和尚虽然超脱了世俗牵绊,却依然保持着对诗歌和佛法的热爱。这里用"诗穷道亦穷"的反问,表达了对高僧既能出世又能保持初心的敬佩。
中间四句生动描绘了高僧的修行生活:他穿着草鞋踏遍落叶秋雨,披着僧衣独坐藤萝清风。战乱后的荒山泉水依旧清澈,古寺里香烟袅袅,他在禅定中保持内心宁静。这些画面既展现了修行生活的清苦,又透露出超然物外的意境。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我这个奔波千里的俗世之人,实在惭愧不能像高僧那样放下一切,享受这份闲适自在。通过对比,既突出了高僧的境界,也流露出作者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朴素却意境深远,通过对修行生活的白描,传递出一种超脱尘嚣、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作者没有刻意说理,而是用具体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修行不是逃避,而是在纷扰中保持内心的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