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臂行
吾闻两臂重于天下不可废,知之不必子华子。
愚民气焚胸,一忿敢趋死。
以死视四肢,截臂如去指。
呜呼巴陵之民何以有此风,疾痛利害人所同。
甘心一臂捐粪壤,终身废卧闾阎中。
前年截臂渠得理,今年截臂吾亦尔。
村南截臂杀平人,村北炰咻还比拟。
虺虺民,虺虺民,用心若此非吾人。
有冤自可次第诉,毒人何必残其身。
闻者莫惊喧,此弊吾能言。
其初姑息吏,不与杜其源。
嗟哉恶俗伤仁厚,明明有冤宜勿受。
一奸不济百奸消,共致和平俾在宥(以上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一)。
愚民气焚胸,一忿敢趋死。
以死视四肢,截臂如去指。
呜呼巴陵之民何以有此风,疾痛利害人所同。
甘心一臂捐粪壤,终身废卧闾阎中。
前年截臂渠得理,今年截臂吾亦尔。
村南截臂杀平人,村北炰咻还比拟。
虺虺民,虺虺民,用心若此非吾人。
有冤自可次第诉,毒人何必残其身。
闻者莫惊喧,此弊吾能言。
其初姑息吏,不与杜其源。
嗟哉恶俗伤仁厚,明明有冤宜勿受。
一奸不济百奸消,共致和平俾在宥(以上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截臂行》用直白的语言揭露了一种可怕的民间陋习——老百姓为了泄愤或证明清白,竟然流行起自断手臂的极端行为。诗人通过三个层次层层深入,既痛心又愤怒:
1. 现象描写(前12句)
开篇就用夸张对比:普通人明知手臂珍贵,却在愤怒时像剪指甲一样轻易断臂。巴陵地区形成诡异风气——有人去年断臂"成功",今年就有人模仿;村南有人靠断臂杀人脱罪,村北还有人嚷嚷着要效仿。诗人忍不住直呼这些人为"有毒的民众",痛斥这种自残行为违背人性。
2. 根源分析(中间6句)
诗人一针见血指出祸根:最初是官府纵容。官员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看到有人断臂就草草结案,结果导致更多人效仿。就像看到第一个用哭闹得逞的孩子,其他孩子就会跟着学。
3. 呼吁整治(最后4句)
诗人呼吁官府必须强硬:遇到这种极端行为不能妥协,要彻查真相。只要坚决打击第一个奸猾之徒,后面的效仿者自然消失。就像掐灭第一颗火星才能防止火灾。
全诗震撼之处在于:
- 用"剪指甲"比喻断臂,突出这种行为的荒诞可怕
- "有毒的民众"这种直接称呼,体现诗人痛心疾首
- 揭示"破窗效应":官方一次纵容就会引发群体模仿
- 最后提出的解决方案至今有用:制止歪风必须从第一例就严肃处理
这种900年前的诗,今天读来依然警醒——面对极端行为,任何"和稀泥"的处理都是在助长歪风。
孙发
孙发,字妙仲,丰城(今属江西)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徽宗崇宁初为崇仁县尉(《能改斋漫录》卷一一),后知永丰县,以母老致仕。有《敷山集》,已佚。明嘉靖《丰城志》卷八有传。今录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