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天高白露下,空山秋寂寥。
寻真入谷口,幽景如见招。
白石可砺齿,古木堪悬瓢。
为爱琅玕净,不知归路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的静谧画卷,传递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与超脱世俗的心境。

前两句"天高白露下,空山秋寂寥"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秋日山景:高远的天空挂着白露,空旷的山林充满秋日的宁静。这里没有直接写"冷",但通过"白露"和"寂寥"让人感受到秋凉。

中间四句写诗人深入山中的所见所感。"寻真入谷口"暗示诗人是带着追求真理的心境进山的。"幽景如见招"用拟人手法,说幽静的美景好像在主动邀请他。接着用"白石""古木"两个具体意象:洁白的石头干净得可以磨牙,古老的树木粗壮得能挂水瓢,既展现山林的原始纯净,又透露出隐士般的生活趣味。

最后两句"为爱琅玕净,不知归路遥"是诗眼。诗人因为太喜爱这翠竹(琅玕)的清净,以至于忘记了回家路的遥远。这里的"净"既是环境的洁净,也暗指心灵的纯净,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朴素却意境深远,通过行走山林的日常片段,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景物选择(白露、空山、白石、古木、翠竹)都渗透着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让读者能感受到他沉浸自然时的愉悦和忘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