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莱阳 是年因加赋暴动邑绅曲诗文出为请命致遭拿办县官亦操之过急大府遂派兵三百前往查办又有吕绅出为调停反被枪毙于是大动公愤立集万人孙抚宝琦当令登莱道痛剿乱民六月六日约计死千馀人生掳百馀人此次剿虔之苦闻系
悲哉莱之阳,十室九空何徨徨。
官逼民变死相望,连年麦未实仓箱,今年麦又死于霜。
租税何由出,奔命走爷娘。
乃复事搜括,尽簸秕及糠。
一有不应百辱戕,再一疾视违宪章,痛加剿灭如屠羊。
吁嗟乎,官以护民反为殃,民生早已鲜盖藏。
政以新民反为伥,苛求猛于虎豹狼。
况当翊辅有贤王,我民爱戴如圣皇。
使宰牧者皆龚黄,毁家纾难容何𥏫。
矧为立宪之经常,身非化外焉强梁。
昨者县前旗鼓张,政为民困恤不遑,政为民食饱贪囊。
冤哉曲诗文,首难当巨创。
丧心王侍郎,私怨借公偿。
尺一书宵至,十万师昼行。
庐舍举烧杀,牺牲尽夺攘。
不闻野哭声,但见尸穰穰。
谁非蚩蚩圣上氓,遽忍偏栝罹锋铓,使我惄焉增惨怆。
昨闻谕旨下,洋洋痛斥腐败之官场。
事先不豫为解防,事后一纸蒙庙堂。
典刑何在朕方将,民气或者稍可扬。
然已无补于死亡,然亦何止一莱阳。
官逼民变死相望,连年麦未实仓箱,今年麦又死于霜。
租税何由出,奔命走爷娘。
乃复事搜括,尽簸秕及糠。
一有不应百辱戕,再一疾视违宪章,痛加剿灭如屠羊。
吁嗟乎,官以护民反为殃,民生早已鲜盖藏。
政以新民反为伥,苛求猛于虎豹狼。
况当翊辅有贤王,我民爱戴如圣皇。
使宰牧者皆龚黄,毁家纾难容何𥏫。
矧为立宪之经常,身非化外焉强梁。
昨者县前旗鼓张,政为民困恤不遑,政为民食饱贪囊。
冤哉曲诗文,首难当巨创。
丧心王侍郎,私怨借公偿。
尺一书宵至,十万师昼行。
庐舍举烧杀,牺牲尽夺攘。
不闻野哭声,但见尸穰穰。
谁非蚩蚩圣上氓,遽忍偏栝罹锋铓,使我惄焉增惨怆。
昨闻谕旨下,洋洋痛斥腐败之官场。
事先不豫为解防,事后一纸蒙庙堂。
典刑何在朕方将,民气或者稍可扬。
然已无补于死亡,然亦何止一莱阳。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血泪控诉了清末莱阳地区的一场官逼民反的惨剧。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苛求猛于虎豹狼")描写百姓的悲惨处境。连年歉收导致百姓连麦糠都吃不上,官府却变本加厉搜刮民脂民膏。诗人用"十室九空"、"麦又死于霜"等形象描写,展现了一幅民生凋敝的图景。
第二部分("况当翊辅有贤王"到"使我惄焉增惨怆")详细叙述了事件的经过。当地士绅曲诗文为民请命反遭镇压,官府派兵血腥镇压,造成"尸穰穴"的惨状。诗人痛斥官员"丧心",揭露他们借公济私的丑恶嘴脸。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写朝廷事后的处理。虽然下旨斥责腐败官员,但死者已不能复生。诗人用"然已无补于死亡"道出了深深的无奈,暗示这样的悲剧绝非个案。
全诗语言质朴有力,像"官以护民反为殃"、"政为民食饱贪囊"等句直指要害。诗人通过具体场景的刻画(如县前旗鼓、烧杀抢掠)和强烈对比(百姓爱戴与官府暴行),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那个黑暗年代百姓的苦难。最后看似平静的结尾,实则包含着更大的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