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衰年未了初度复临伏辱时贤载酒为寿且挥洒
白发衰翁岁已老,惜花有心犹起早。
无事晓窗但高眠,闭关苔青门不扫。
和靖风流屋后梅,濂溪气味窗前草。
近与邹轲同窠白,亦欲集义以养浩。
不解吟诗著书册,自爱岩君平一个。
无复求仙事老聃,宁更寻禅参达磨。
皇天见怜尚不死,牵率时贤持酒贺。
不才自当明主弃,非敢椟玉为怀宝。
致君尧舜须公等,山中槁夫勿多道。
无事晓窗但高眠,闭关苔青门不扫。
和靖风流屋后梅,濂溪气味窗前草。
近与邹轲同窠白,亦欲集义以养浩。
不解吟诗著书册,自爱岩君平一个。
无复求仙事老聃,宁更寻禅参达磨。
皇天见怜尚不死,牵率时贤持酒贺。
不才自当明主弃,非敢椟玉为怀宝。
致君尧舜须公等,山中槁夫勿多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白发老者的自述,读起来像一位智慧老人坐在火炉边和你聊天,既幽默又充满人生感悟。
1. 老者的生活状态: 开头他用自嘲的语气说:"我这个白发老头已经老了,但还像年轻人一样早起看花。"("惜花有心犹起早")虽然年纪大了,但他依然热爱生活。白天没事就睡懒觉,任由门前长满青苔也不打扫,活像个现代"躺平族",但这份随意恰恰展现了他豁达的心态。
2. 精神追求: 他提到两位历史名人——"和靖"(林逋,梅妻鹤子的隐士)和"濂溪"(周敦颐,爱莲的哲学家),说自己的精神世界就像屋后的梅花和窗前的野草一样自然纯粹。后面又提到"邹轲"(孟子),表示虽然老了,但依然在修炼自己的浩然正气。
3. 人生选择: 老人明确表态:不学道士追求长生("无复求仙事老聃"),也不当和尚参禅("宁更寻禅参达磨")。他满足于做个普通的山野老人("岩君平一个"),这种"我就这样挺好"的态度特别真实可爱。
4. 生日聚会: 最有趣的是他说:"老天爷可怜我还没死,朋友们都来给我祝寿喝酒。"("皇天见怜尚不死"句)明明是很温馨的场景,被他说得像"我怎么还活着"的吐槽,这种反差萌让人会心一笑。
5. 自我定位: 最后他谦虚地说:"治国安邦要靠你们年轻人("致君尧舜须公等"),我这个山里老头就不多嘴了。"就像现在长辈常说"世界是你们的",既有对年轻人的期许,也有"我退休了别找我"的幽默。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轻松的语气讲深刻的人生道理。老人看似懒散,实则活得很通透;看似自嘲,实则充满智慧。他告诉我们:老了也可以保持童心,不必刻意追求什么境界,真实地活着就是最好的状态。这种"佛系"人生观,放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汪晫
(1162—1237)徽州绩溪人,字处微。幼丧父,事母及祖母甚孝。宁宗开禧中曾游京师,后栖隐山中,结庐名环谷。郡守闻其博学多通,欲见之,以编氓辞。卒,门人私谥康范先生。尝辑《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有《康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