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雪行
长安雪花如掌大,朝回骑马花为盖。
玉宇琼楼高更寒,荒原败屋情何赖。
日暮天低酒旆愁,雪煎一碗欺公侯。
袁安闭户胡为尔,户外纷纷埋马耳。
市儿执帚除道忙,吁嗟尔腹朝无粮。
朝无粮,勿复语,尔不闻关西将士冻欲死。
玉宇琼楼高更寒,荒原败屋情何赖。
日暮天低酒旆愁,雪煎一碗欺公侯。
袁安闭户胡为尔,户外纷纷埋马耳。
市儿执帚除道忙,吁嗟尔腹朝无粮。
朝无粮,勿复语,尔不闻关西将士冻欲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大雪中的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场景。
前半部分写富贵人家的雪景:长安的雪花大如手掌,官员们下朝回家时,雪花像华盖一样覆盖在马背上。住在豪华宅院里的人虽然觉得寒冷,但至少有个遮风挡雪的地方。而穷人住的破屋在雪中显得更加凄凉,根本挡不住严寒。
中间部分转向市井生活:傍晚时分,酒旗在低垂的天空下显得愁苦。普通人只能煮雪水喝,这种清苦生活连权贵都看不上。诗人提到"袁安闭户"的典故(东汉贤士袁安宁愿挨冻也不出门求人),反问为何要这样清高,因为门外的大雪已经快把马耳朵都埋住了——极言雪势之大。
最后部分写贫民困境:市井小民忙着扫雪谋生,可他们自己肚子里连早饭都没着落。诗人用"朝无粮,勿复语"的重复句式,强调穷人的无言痛苦。结尾突然转向边关,点出更悲惨的戍边将士都快冻死了,把个人苦难上升到国家层面,暗示朝廷只顾享乐不顾民生。
全诗用大雪作为背景,通过官员、市民、士兵三个群体的对比,尖锐揭露了社会不公。语言通俗却力道十足,像"雪煎一碗欺公侯"这样生动的句子,既写出穷人的窘迫,又讽刺了权贵的奢靡。最后突然转向边关将士的惨状,更是给全诗安上了一个震撼人心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