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照堂

去年秀水拍桥深,闻说幽堂绿可临。
自愧尘埃逢泽上,空思潇洒太湖阴。
经台罢讲吹红烬,斋钵留生下翠禽。
应是禅机终息处,不须此外觅双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禅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反思。

首联"去年秀水拍桥深,闻说幽堂绿可临"用回忆的方式引入,去年清澈的河水拍打着深桥,听说那里有座被绿意环绕的幽静禅堂。这里通过"秀水""绿可临"等意象,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颔联"自愧尘埃逢泽上,空思潇洒太湖阴"表达了诗人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为自己沾染世俗尘埃而感到惭愧,另一方面又向往太湖边那种自由洒脱的生活。这种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

颈联"经台罢讲吹红烬,斋钵留生下翠禽"描绘禅堂的日常场景:讲经结束后的香炉余烬飘散,斋钵边停留着翠绿的鸟儿。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禅堂宁静祥和的气氛。

尾联"应是禅机终息处,不须此外觅双林"是诗人的感悟:这里就是参透禅意的最佳场所,不必再去别处寻找佛教圣地了。"双林"是佛教典故,指佛祖涅槃之地,这里代指修行圣地。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清净禅意的向往。诗中"自愧尘埃"的坦诚和"不须此外"的领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的人生智慧。作者没有使用深奥的佛理,而是通过日常景象传递禅意,这种平实中见深意的写法正是其魅力所在。

钱藻

(1022—1082)临安人,寓居苏州,字醇老。钱明逸从子。仁宗皇祐五年进士。复中制科。为秘阁校理。三上书乞慈圣后归政。历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为政简静有条理,不肯循私取显。官终翰林侍读学士、知审官东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