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行叹

潾潾石间流,落落滩下石。
相因成悍崄,日夜更拒激。
化为百雷车,转入千丈碧。
推舟上磊砢,尽日不寻尺。
我行三伏中,正自涩如棘。
于时久不雨,阳炎(自注:去。)剧炊炙。
溪流仅如线,但见沙渚赤。
逶迤呼蛇港,百步涉重碛。
迢迢神亭濑,奡荡无遗力。
此身诚不赀,此日良足惜。
胡为弃分阴,尽室寄艰阨。
长谣飞仙章,慷慨三叹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艰难的水路旅程,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身体感受,传递出行路的艰辛和人生的感慨。

开头用"石头间水流闪闪发亮,滩涂下的石头孤零零立着"勾勒出溪流的原始面貌。水流和石头互相作用形成险滩,日夜冲击发出雷鸣般的巨响,仿佛百辆雷车冲入深潭。这里用夸张的比喻(雷车、千丈碧潭)突出水势的凶猛。

中间部分写行船之难:在伏天烈日下推船,整天前进不到一尺。久旱让溪流细如线,沙洲被晒得发红。走过像蛇一样弯曲的港口,百步路要反复涉过乱石滩。用"皮肤像被荆棘扎""阳光像火烤"这样真切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酷暑行船的煎熬。

最后转为人生思考:身体虽不值钱,但光阴宝贵。为何要全家陷入这般困境?只能写诗长叹。这里"飞仙章"的想象与现实的困顿形成对比,三次叹息中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命运的无奈。

全诗妙在将自然险阻(悍崄溪流)、身体感受(涩如棘)和人生感悟(惜光阴)层层递进,用"雷车""火烤"等接地气的比喻,让艰险的旅程变得可感可知。最后的神仙幻想更凸显现实处境的艰难,引发共鸣。

程俱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