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翊赴南京国学助教(建昌人)

子昔负奇气,携书游泮庠。
学成迈流辈,策足驰康庄。
袖然掇乡荐,职教居蜀邦。
乐育著成绩,升擢闽海旁。
讲道心靡懈,善诱极周详。
于兹复九载,化雨深门墙。
既最天官考,超秩严诠量。
谓子才力优,岂宜专一方。
分教登胄学,斯文有荣光。
时当仲冬候,旋载南京航。
河冰冻未坚,执别途路长。
翔风振林木,鸿雁鸣且翔。
徘徊不能去,浩歌慨以慷。
愿言厉初志,为国成俊良。
作诗写朋好,白首无相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名叫李翊的朋友,祝贺他被提拔为南京国学助教。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回顾了李翊的成长历程,表达了真挚的祝福和期许。

诗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成长历程(前12句)
用"你当年就很有才华"开篇,像讲故事一样描述了李翊的成长:从小勤奋读书→学业出众→考中举人→在四川任教→调任福建→教学九年成绩斐然。这些描写像快镜头一样,展现了一个寒窗苦读到功成名就的励志故事。

2. 升迁送别(中间8句)
写李翊因才能出众被破格提拔,冬季启程赴南京任职。用"河面结着薄冰""寒风摇动树林""大雁鸣叫着飞过"这些冬日景象,既点明送别时间,又暗含离别的不舍。最后两句"来回踱步不忍离去,放声高歌抒发感慨"特别生动,让人仿佛看到两个好友在路边依依惜别的场景。

3. 深情寄语(最后4句)
像长辈叮嘱孩子般提出期望:希望你不忘初心,为国家培养人才。最后两句尤其感人:"我写这首诗记录我们的友谊,希望到老都不相忘",这种朴实无华的告白,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像聊天一样自然,没有堆砌典故
- 用"掇乡荐""超秩严诠量"等当时的公务员术语,让现代人也能直观理解古代科举和官员升迁制度
- 冬日送别的场景描写生动传神
- 结尾的期许和约定,展现了超越时代的真挚友情

全诗就像一幅古代知识分子的成长画卷,既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奋斗故事,也有"海内存知己"的动人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