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游唐梓山

吾乡蕞尔地,培塿尚称雄。
苍烟一相失,之子若为容。
昊天知我意,扫荡来清风。
楚鬟才一握,娉婷落掌中。
傍麓忽仰首,嵯峨倚高穹。
宫观隔缥缈,炉香瑞霭重。
细路蹑飞蛇,检校十万松。
老母展胸臆,流憩豁双瞳。
阿甥牵衣往,拾柯兴转浓。
忽作仙人杖,壮如登华峰。
提携陟翠巅,飞鸟堕遥空。
四野平如砥,万象入磨砻。
人烟疑曲港,大道作河通。
危槛俯游者,戢戢簇万蜂。
片云雨洒面,春色何冥蒙。
闾阎瞥灭没,即此意无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暮春时节游览唐梓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先,作者提到自己家乡的小地方,虽然不大,但在当地也算得上是个“英雄之地”。这里的“蕞尔地”和“培塿”都是形容地方小,但作者用“尚称雄”来表达对家乡的自豪感。

接着,作者描绘了山间的景色。苍茫的烟雾让山景若隐若现,仿佛在等待着什么。清风拂过,仿佛是上天在回应作者的心意,带来了清爽的感觉。山峦像女子的发髻一样小巧玲珑,娉婷地落在作者的手中,这里的比喻非常生动,给人一种轻盈、秀美的感受。

作者继续描述山中的景象。山脚下,他仰头望去,山势巍峨,直插云霄。山中的宫观仿佛隔着一层薄雾,缥缈而神秘,香炉中升起的烟雾更是增添了神秘感。山路曲折蜿蜒,作者沿着山路行走,仿佛在检阅无数的松树。这里的“细路蹑飞蛇”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曲折,而“检校十万松”则表现出山间松树的繁茂。

在山中,作者感受到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心胸都开阔了。他的母亲也展露了胸怀,眼睛也变得更加明亮。外甥牵着他的衣角,兴致勃勃地拾起树枝,仿佛找到了仙人的手杖,壮丽的景象让他觉得自己仿佛登上了华山之巅。这里的描写充满了家庭的温馨和孩童的天真。

最后,作者站在山顶,俯瞰四野,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坦,仿佛被磨平了一样。远处的人烟像一条弯曲的河流,大路则像一条大江,蜿蜒流淌。站在高高的栏杆旁,作者看着下面的游人,密密麻麻像一群蜜蜂。忽然,一片云彩洒下细雨,春色显得更加朦胧。眼前的一切都瞬息万变,让作者感到无穷的意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山中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感悟。诗中的比喻和意象都非常生动,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中的宁静与壮丽。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家庭的温馨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生活感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