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十首酬汪镇卿(原注:名鼎,号桐阳,平阳人。) 其三

老来屏人事,北窗寄高眠。
飘飖御风远,银阙开九天。
虎豹不见嗔,岂予有仙缘。
玉座覆红云,香炉霏紫烟。
黄冠立小兆,冉冉导我前。
下土虮虱臣,微衷怀欲宣。
兵戈幸休息,饥馑方连绵。
洪惟大生德,寔制水旱权。
愿言回哀眷,与世苏倒悬。
皇灵闵臣请,曰其启丰年。
再拜谢阙下,回飙堕林泉。
夜雷声殷殷,甘泽朝盈田。
沈思喜且惊,魂交非偶然。
士抱当世忧,天犹为之怜。
况此咎證臻,庸非燮理愆。
贞观有房杜,斗米曾三钱。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老人退休后的奇幻梦境,以及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怀。

开头写老人退休后远离尘世,在北窗下高枕而眠。梦中他乘风飞升,来到天宫仙境——这里没有凶猛的虎豹拦路,仿佛与他有缘。天宫里有红云宝座、紫烟香炉,还有道士引导他前行。

接着笔锋一转,老人以"地上小虱子"自谦,向天神倾诉人间苦难:战争刚停,饥荒又起。他祈求上天施展生养万物的德行,掌控水旱灾害,解救倒悬的苦难百姓。天神被感动,承诺会赐予丰年。

梦境最后,老人拜谢天神后旋风般回到人间。当晚雷声隆隆,次日田地果然迎来甘霖。老人又惊又喜,意识到这梦境非同寻常。

结尾处诗人发表议论:读书人怀着忧国忧民之心,连上天都会怜悯。现在的灾祸,其实是执政者调理阴阳失当所致。就像贞观之治时有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贤相,那时一斗米只要三文钱(比喻太平盛世物价平稳)。

全诗妙在将神话梦境与现实关怀完美结合。老人梦游天宫看似奇幻,实则是为了替百姓请命。最后通过对比唐朝盛世,委婉批评当下政治,展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诗中"虮虱臣"的自喻、"斗米三钱"的典故,都生动体现了文人既谦卑又敢言的品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