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如世外桃源般宁静美好的地方——桃花坞。诗人用清新自然的笔触,带我们走进这个充满诗意的春日画卷。
前两句像拉开电影序幕:沿着河川走进桃花盛开的山坞,春风相伴的十里路程都让人心旷神怡。"十里程"不是确切距离,而是说走在这样美景中根本不觉得路远。
中间四句用"青嶂合""白云生"的远山云雾,与"草阁""芝田"的近景特写,构成一幅立体山水画。特别是"草阁遮难觅"这个细节,让人联想到若隐若现的茅屋,更添几分隐逸趣味。湿润的芝田暗示这里是适合耕读的理想居所。
最后两句突然转得很有气势:山间的云气终将化作甘霖,从龙行雨润泽大地。这里把自然现象升华成人生理想——看似恬淡的隐居生活,其实蕴含着等待时机、造福苍生的抱负。
全诗妙在把静态风景写得生机勃勃,明写桃花坞美景,暗含耕读传家、待时而动的传统文人理想。就像用文字拍了一部山水纪录片,既有特写镜头又有深远意境,最后还埋着个"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励志彩蛋。
黄镇成
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