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高尚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诗中的“打乖”并不是为了追求安逸生活,而是希望在大道中与世俗和谐共处。诗人以颜回和伯夷为例,说明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快乐和满足。颜回虽然生活贫苦,但内心充满快乐;伯夷虽然贫穷,但他的清廉之风被后人千古传颂。
诗人也提到,有人来求他的墨宝,他会欣然接受,而大自然则赋予他诗才,仿佛春天般源源不断。在与人交往时,诗人并不避讳与普通人谈笑风生,他的品德和风度足以让乡亲们感到安慰和敬重。
这首诗的精髓在于,它教导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同时又不失与世俗的和谐相处。无论是面对物质上的贫乏,还是与他人的交往,诗人都在追求一种高尚而从容的生活态度。通过诗中的例子和比喻,诗人传递了一种超然物外、又不失人情味的处世智慧。
程颢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