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个人深夜归家的场景,短短四句就像四幅连环画,把冬夜的冷清和归家人的孤独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句"风急漏声断"先给整个画面定了调:寒风呼呼地刮,连更漏(古代计时器)的水滴声都被风声盖住了。这里用声音的消失反衬出风声之大,让人瞬间感受到冬夜的凛冽。
第二句"月斜人影长"是绝妙的镜头语言:月亮已经西斜(说明夜很深),月光把人影拉得老长。一个"长"字既写实(斜照的光线确实会拉长影子),又暗含了归人形单影只的寂寞。
第三句"残灯收短市"转向街市场景:零星未熄的灯火照着收摊后的街市,"残"字说明灯油将尽,"短市"暗示小市场的简陋。这里用灯火和市场的萧条,侧面反映夜已深沉。
最后"鸳瓦已凝霜"把镜头推向屋顶:成对的鸳鸯瓦上结满了霜花。"鸳瓦"本应象征团聚,却与独行者形成反差;"凝霜"既点明气温极低,又暗喻内心的孤寂在寒夜中不断加重。
全诗妙在"不写人而人在其中"——通篇没直接描写主人公,但通过风声、月影、残灯、霜瓦这些景物,让读者自然联想到一个顶着寒风、踏着月光独自归家的身影。诗人像用摄像机一样,由远及近(从风声到瓦霜)、由大到小(从天空月亮到屋顶瓦片),层层推进地营造出冬夜清冷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