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秋热用王荆公韵 其二

客心豫为秋风摧,与狐谋裘苏病骸。独贪避暑胜河朔,入握阴泉珠一枚。

炎官恐我不耐冷,余威直到单于台。边人嘲是带来热,吾养其内心死灰,素琴自理那成操,谁和万壑松风哀。

清宵独立感皓月,虚鉴偶著埃雾埋。大寒盛景谅难久,清商劲气将邅回。

阙地置冰亦何取,方床八尺琉璃开。跫然无音绝褦襶,笑问蝇蚋从何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在边塞地区经历酷暑时的感受和思考,用生动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超脱。

开头说"我"心里已经准备好迎接秋风(暗示希望降温),想用狐皮大衣来缓解病痛的身体。但现实却是独自享受着比中原地区更好的避暑条件,手里握着像珍珠一样冰凉的泉水。这里用"与狐谋裘"的俏皮说法,表达了想降温的迫切心情。

接着用拟人手法说"热魔"怕我受不了冷,故意把热浪吹到边塞来。当地人还笑话是我带来了炎热,而"我"的内心其实早已像死灰一样平静。这里用对比手法,外在的炎热与内心的平静形成反差。

后面写"我"独自弹琴却不成调子,因为没人应和松涛的声音。清冷的夜晚一个人对着月亮发呆,但偶尔也会有雾霾遮住月光。这些描写透露出孤独感,但又有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最后用生活化的场景收尾:知道酷暑不会持久,秋风终将到来。在地上放冰块也没用,不如躺在八尺宽的琉璃床上。突然发现连蚊蝇都不来打扰,反而笑着问它们从哪来的。这个结尾很幽默,把暑热难耐写得轻松有趣。

全诗妙在把边塞的炎热写得活灵活现,既有身体感受的描写,又有心理活动的刻画。通过"热"这个切入点,展现了诗人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幽默和豁达。语言生动形象,比如"入握阴泉珠一枚"这样贴切的比喻,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中的情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