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题莫愁湖
指垂杨影里,曾住过,六朝人。奈艳极生愁,琼花过斧,玉树供薪。
朱门。已无双燕,让寻常百姓玳梁存。红藕鸳鸯消夏,碧桃蝴蝶嬉春。
香魂。水为传真。化一朵,石城云。算只有当年,破瓜时候,略皱眉痕。
湖名。未同西子,笑伊家常对若耶颦。闻道年年风月,管租更有王孙。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南京莫愁湖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历史变迁中的沧桑感。
上阕开篇用"垂杨影里"点出莫愁湖的地理环境,提到这里曾是六朝古都的繁华之地。但紧接着用"艳极生愁"转折,说美丽的花朵终被砍伐,珍贵的树木沦为柴火,暗示繁华易逝。朱门大户的燕子飞走了,只剩下普通百姓的房梁,通过燕子这个意象展现社会变迁。夏日荷花间的鸳鸯、春日桃花下的蝴蝶,这些美好画面反衬出物是人非的惆怅。
下阕聚焦莫愁女的传说。"水为传真"说她的香魂化作水中倒影,又变成石城上空的一朵云。"破瓜时候"指少女十六岁时的模样,说她只是微微皱眉,点出"莫愁"名字的由来。接着把莫愁湖与西湖对比,说它不像西施那样总是愁眉不展,反而带着家常的亲切感。最后两句暗含讽刺,说如今湖边的风月之地,都成了王孙贵族收租享乐的场所。
全词通过今昔对比,既有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又暗含对现实的不满。语言清新自然,用鸳鸯、蝴蝶等意象营造画面感,通过莫愁女"略皱眉痕"的细节描写,让历史传说变得生动可感。最后落笔现实,使怀古之情更具深意。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