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

我生虽阨穷,墙屋亦苟完。
集芳被荷衣,隐居思鹖冠。
素无怨怼心,安有忧戚颜。
明月照溪堂,清风隐柴关。
螺杯偶独酌,焦尾时一弹。
悠悠五噫歌,远怀梁伯鸾。
庭前种梧竹,清秋共高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贫但内心富足的隐士生活,展现了作者淡泊名利、悠然自得的精神世界。

开篇"我生虽穷困,房子勉强能住"用直白的对比,点明物质条件简陋但知足常乐的心态。穿着荷叶做的衣服,戴着粗陋的帽子,这些意象都在强调生活的简朴。但作者说"心里没有怨恨,脸上怎会有忧愁",表明精神世界的丰盈足以超越物质匮乏。

中间部分用"明月照溪边小屋,清风吹过柴门"这样充满画面感的描写,营造出宁静祥和的隐居氛围。独自饮酒、弹琴的细节,生动展现了独处的闲适趣味。"五噫歌"的典故(东汉隐士梁鸿的诗歌)暗示了对古代高士的追慕。

结尾"在庭院种梧桐和竹子,共度清冷的秋天"最见深意。梧桐象征高洁,竹子代表坚韧,这两种植物并肩承受秋寒,正是诗人精神品格的写照——虽处清贫之境,仍保持高尚节操。

全诗用朴素语言构建了两个鲜明对比:简陋的物质条件与丰富的精神世界,外界的清寒与内心的温暖。通过日常生活的诗意化描写,传递出"安贫乐道"的生活哲学,让读者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超脱之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