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文后山所藏汉赵婕妤玉印

后山雅似文三桥,阁开清閟邻紫桃。紫桃轩中一方印,入手换却青琼瑶。

当年姊妹联春宴,娇殊赤凤无人见。何时手截素鹅肪,鸟体绸缪似飞燕。

燕子飞来风自芳,纤腰携佩杂明珰。细看小点黏红粉,曾写新歌钤绿章。

歌筵捉搦舞裙骋,㺲凫恰仿鸳鸯颈。扶寸瑶华透骨香,平分蛤采缠菭冷。

我来雅玩剧伤情,如看鲛绡玉体横。安得金釭与相见,昭阳旧侣话深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方汉代赵飞燕玉印引发的联想,通过细腻的意象串联起历史与艺术之美。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艺术珍宝的视觉盛宴
诗中用"青琼瑶""素鹅肪"形容玉印的质地,像剔透的青玉和凝固的鹅脂般温润。特别提到印面残留的"红粉",暗示这方印曾被赵飞燕亲手使用,让冰冷的玉石突然有了体温。这种将文物拟人化的写法,让读者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

2. 历史美人的生动剪影
诗人用"娇殊赤凤""纤腰携佩"等意象,重现赵飞燕姐妹的绝代风华。尤其"鸟体绸缪似飞燕"的比喻,既呼应赵飞燕的名字,又暗喻她著名的掌上舞姿。通过玉印这个媒介,汉代宫廷的歌舞场景如在目前。

3. 观者的情感共鸣
后段"我来雅玩剧伤情"直接抒发感慨,诗人像捧着鲛人泪织的薄纱般小心赏玩,幻想能在灯下与千年前的佳人对话。这种跨越时空的惆怅,让文物鉴赏升华为精神共鸣,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睹物思人"的共通情感。

全诗巧妙地将一方玉印化作时空隧道,引领读者感受"物是人非"的历史厚重与"艺术永恒"的美学价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