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般若

林木萧条复本根,严霜冻雪鏁松门。
地炉煨火通身暖,寒暑到来休更论。

现代解析

这首《四时般若》用简单自然的画面,传递出超脱世俗的智慧。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是冬日实景:光秃秃的树木回归寂静,厚雪封住了松林小径,这是典型的严冬景象。"鏁"字用得巧妙,像一把锁把山林锁在冰雪中,寒气扑面而来。

第二层是生活暖意:后两句突然转到室内,地炉里的火烤得浑身暖融融。这里形成强烈对比——外面天寒地冻,屋里温暖如春,用身体感受带出哲理。

最精彩的是结尾的转折:当真正领悟生命本质时,连"寒暑"(代表所有对立矛盾)都不用计较了。就像在暖炉前,谁还在意外面是冬是夏?诗人用取暖这个日常动作,比喻修心达到的境界——看破冷暖得失,自然超脱自在。

全诗妙在不说大道理,只用烤火这个动作,就让人体会到:当内心足够温暖平静,外界的变化就不再是困扰。这种将深刻禅意融入生活细节的写法,正是古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释法泰

释法泰,号佛性,俗姓李,汉州(今四川广汉)人。住鼎之德山,邵之西湖及谷山道吾,敕居潭州大沩。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七十一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