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柏山谒留侯庙

磅礴登柴关,雪霁山睡起。
瑶岛愕蚕丛,骑鹤妙香靡。
羽客挂岩泉,激翠生宫徵。
林木风为梭,织成孤祠绮。
从来怜霸才,多由隐君子。
漏网圯桥书,秽嬴遂不祀。
侯维老氏徒,龙乎变化诡。
股掌弄韩彭,群雄儿戏视。
帷幄渊无垠,重瞳反文轨。
封侯深杜门,泰山安吕雉。
归脱弃人间,忽瞻松石喜。
将相釜底魂,狱吏尊无比。
回头笑功狗,刀笔其已矣。
独降隆准师,辟谷老烟水。
及今畤褒斜,奇勋焚栈是。
堂下冬青寒,云瀑捲帘嶬。
岚雨娇新妆,画眉五十里。
每当春夏间,流出楼台紫。
后儒懵九邱,鸿冥复食耳。
伊旦不求仙,王佐古如此。
留乃徐沛隶,岂闻汉初徙。
我观世家篇,冢书谷城死。
壁诗斯蜕蜂,未读马迁史。
拜乞臣布衣,千载鉴知止⑴。

现代解析

这首《紫柏山谒留侯庙》是清代诗人张问陶游览留侯庙(纪念张良的祠堂)时写下的咏史诗。全诗通过描绘紫柏山雪后美景与留侯庙的幽静氛围,巧妙串联起张良传奇的一生,并借古讽今表达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登山见庙(开头到"织成孤祠绮")
诗人冒雪登上紫柏山,雪后天晴的山林像刚睡醒的美人。用"瑶岛""蚕丛"形容山势险峻奇特,云雾中仿佛有仙人骑鹤而过。飞瀑如琴弦奏乐,风吹林木像织机般为孤寂的祠堂编织锦绣外衣——这些充满仙气的描写为张良的隐士形象埋下伏笔。

2. 追忆张良("从来怜霸才"到"辟谷老烟水")
核心段落用对比手法展现张良的智慧:他本是道家信徒("老氏徒"),却像龙一样善于变化。把韩信、彭越等枭雄玩弄于股掌,将项羽("重瞳"指项羽)逼入绝路。功成后主动隐退,避免了"兔死狗烹"的命运(对比韩信等"功狗"被杀的结局)。特别称赞他劝刘邦("隆准"指刘邦)定都关中的远见,以及晚年辟谷修仙的洒脱。

3. 眼前景致("及今畤褒斜"到"流出楼台紫")
镜头拉回现实:紫柏山的栈道遗迹让人想起张良"火烧栈道"的计谋,祠堂冬青树与瀑布相映成趣。最妙的是"画眉五十里"——用女子画眉比喻蜿蜒山色,而"楼台紫"既写实景又暗合"紫气东来"的祥瑞,暗示张良已得道成仙。

4. 借古抒怀(最后八句)
诗人批评后世儒生不懂张良的境界("懵九邱"),强调真正的王佐之才本就不贪恋权位。通过考证张良墓址(与《史记》记载不同),暗示历史记载未必完全可信。最后以"臣布衣"自称跪拜,表明自己向往张良功成身退的智慧。

诗作亮点:
- 每句都暗藏典故却自然流畅,比如"圯桥书"指张良遇黄石公,"隆准"代指刘邦
- 用"织成孤祠绮""画眉五十里"等新颖比喻将静景写活
- 通过韩信等悲剧反衬张良的明智,揭示"狡兔死走狗烹"的历史规律
- 结尾"知止"二字点明主旨:懂得适可而止才是大智慧

全诗像一部微型历史纪录片,既有雪后仙山的空镜头,又有张良一生的蒙太奇,最后定格在诗人对祠堂的深深一拜,完成对"急流勇退"这一人生智慧的致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