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中之人静养时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悟,语言平实却充满生活哲理。
前四句像一组生活镜头:病人整个春天都在药炉边度过,瘦弱的身体只与疾病相伴。江南雨季潮湿,药材容易发霉;山涧水汽浸透头巾,也懒得去掸灰尘——这些细节真实呈现了病人无力打理生活的慵懒状态。
中间两句笔锋一转,写出病中沉思的收获:躺在枕上最适合反省自己的过错,寂静中反而能修养心神。这里揭示了"病"的另一面——它让人从忙碌中抽离,获得难得的自省机会。
最后两句借用维摩诘(佛教中以病说法的居士)的典故,点出深层忧虑:我不怕暂时像维摩诘那样示现病相,只怕当今世上已没有真心关怀病人的人。这句既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感叹,也暗含对世态炎凉的批判。
全诗妙在将病痛转化为精神洗礼,潮湿的药炉、发霉的药材这些灰暗意象,最终都成为照见内心的镜子。诗人告诉我们:疾病固然痛苦,但也能让人看清很多平时忽略的东西——这种"病中悟道"的智慧,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黄大受
黄大受,字德容,自号露香居士,南丰(今属江西)人。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游踪颇广。遗著《露香拾稿》,于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其子伯厚仕鄞时,请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