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三十韵呈大兄
忆昔承欢年最小,无彩堂前竞梨枣。
春花秋月尽嬉游,缃帙牙签学搜讨。
彩线閒临绮阁前,阿兄素志留青毡。
针传薛指人争羡,笔吐江花名占先。
马氏眉峰推共白,左家才藻叨同述。
璞碎终怀玉石疑,伯乐未逢甘伏枥。
潦落俄惊几度秋,相看霜发忽盈头。
敢憎世上炎凉态,莫问人间青白眸。
造化茫茫真莫叩,积德始知能裕后。
玉树森森绕谢庭,一枝已夺天工秀。
杏苑堪夸早著鞭,洛阳年少方翩翩。
荣封姓字题黄绢,清要声华著木天。
锦堂风月真无及,曲谱新翻奏瑶瑟。
翠袖看娇画里人,斑衣笑舞阶前色。
我本悲歌感慨流,相逢喜语偏绸缪。
欢极每怀怙恃泪,情深须念鹡鸰愁。
数奇昔共嗟难遇,此日云泥境殊异。
但能教子习书香,岂惮丸熊与削柱。
早誉咸称似舅贤,操觚稍解攻芸篇。
化鹏弱翅惭无力,愿藉吹嘘送上天。
春花秋月尽嬉游,缃帙牙签学搜讨。
彩线閒临绮阁前,阿兄素志留青毡。
针传薛指人争羡,笔吐江花名占先。
马氏眉峰推共白,左家才藻叨同述。
璞碎终怀玉石疑,伯乐未逢甘伏枥。
潦落俄惊几度秋,相看霜发忽盈头。
敢憎世上炎凉态,莫问人间青白眸。
造化茫茫真莫叩,积德始知能裕后。
玉树森森绕谢庭,一枝已夺天工秀。
杏苑堪夸早著鞭,洛阳年少方翩翩。
荣封姓字题黄绢,清要声华著木天。
锦堂风月真无及,曲谱新翻奏瑶瑟。
翠袖看娇画里人,斑衣笑舞阶前色。
我本悲歌感慨流,相逢喜语偏绸缪。
欢极每怀怙恃泪,情深须念鹡鸰愁。
数奇昔共嗟难遇,此日云泥境殊异。
但能教子习书香,岂惮丸熊与削柱。
早誉咸称似舅贤,操觚稍解攻芸篇。
化鹏弱翅惭无力,愿藉吹嘘送上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个妹妹写给哥哥的深情家书,用三十个韵脚回忆童年、感叹命运、赞美哥哥的成就,并表达对家族的期望。我们可以分四个部分来理解:
1. 童年记忆(前8句) 诗人回忆小时候兄妹俩在"无彩堂"前抢梨枣的淘气场景,一起读书玩耍("春花秋月尽嬉游")。妹妹做女红("彩线临绮阁"),哥哥苦读备考("青毡"是书生苦读的代称),两人都才华出众——妹妹刺绣堪比唐代薛涛,哥哥文笔如李白"笔落惊风雨"。
2. 中年感慨("马氏眉峰"到"青白眸") 用"马家白眉毛"的典故说兄妹都早生华发,借"左思兄妹"比喻才情相当。虽然怀才不遇("伯乐未逢"指无人赏识),但依然保持傲骨,不在乎世人势利眼("敢憎世上炎凉态")。
3. 赞美兄长("造化茫茫"到"阶前色") 欣慰哥哥终于出人头地:子女优秀如"玉树"(谢家子弟喻人才辈出),哥哥科举高中("杏苑"指考场,"洛阳年少"用贾谊典故夸年轻有为),现在身居清贵官职("木天"指翰林院),家里有歌舞享乐("瑶瑟""斑衣"指富贵生活)。
4. 自我期许(最后12句) 诗人自比"悲歌慷慨"的失意者,虽然和哥哥境遇悬殊("云泥"比喻差距大),但决心学"柳仲郢母亲嚼熊胆助子读书"的精神培养儿子。最后用"大鹏借风"的典故,谦逊地说自己能力有限,希望哥哥能提携侄子成才。
全诗亮点: - 像家庭相册般记录兄妹成长轨迹 - 用"抢梨枣""做针线"等生活细节展现温情 - "伯乐未逢"到"杏苑著鞭"的对比道尽寒门奋斗史 - 最后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体现传统家族的传承观念
诗中典故都化作通俗比喻,比如用"谢家玉树"夸侄辈优秀,用"大鹏鸟要借风"委婉求帮忙,即使不知道出处也能体会其中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