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相逢草草,共吟诗、同醉杯中之物。
评论三王讥五霸,谈辩喧哗邻壁。
敲缺唾壶,击残如意,妙语飞华雪。
无能为也,如何对此三杰。
看取东野诗成,南昌书就,奈征车催发。
后夜山深何处宿,红豆寒灯明灭。
一老堪怜,两生未起,应念星星发。
风传佳话,花村无犬惊月。
评论三王讥五霸,谈辩喧哗邻壁。
敲缺唾壶,击残如意,妙语飞华雪。
无能为也,如何对此三杰。
看取东野诗成,南昌书就,奈征车催发。
后夜山深何处宿,红豆寒灯明灭。
一老堪怜,两生未起,应念星星发。
风传佳话,花村无犬惊月。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场文人相聚的生动场景,充满了豪放不羁的文人气息和离别时的淡淡感伤。
上片写聚会时的热闹场面:朋友们匆匆相逢,一起吟诗喝酒,畅快地评论历史人物("三王五霸"指古代帝王将相),辩论声大得连隔壁都能听见。他们激动得敲打唾壶(古人吐痰的器皿)、击断如意(一种手持饰物),妙语连珠像雪花般飞舞。作者谦虚地说自己才能有限,面对三位才华横溢的朋友("三杰")自愧不如。
下片转入离别愁绪:眼看着朋友孟郊(东野)写完诗、南昌写完信,却不得不启程赶路。想象朋友深夜将在深山何处投宿,只有一盏孤灯(红豆指灯)忽明忽暗。想到一位老人和两位年轻人(可能指在场的朋友)还在休息,应该会想念自己渐生的白发。最后以温馨的画面作结:这段佳话像风一样传开,连花村的狗都不叫了,静静欣赏月色。
全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
1. 用"敲缺唾壶""击残如意"等夸张动作,活现文人聚会时的狂放之态
2. "妙语飞华雪"这个比喻,把精彩对话比作飞舞的雪花,既美又有气势
3. 结尾的"花村无犬惊月",用村庄的宁静反衬出这段友谊的珍贵,连狗都不忍打扰
4. 从热闹的聚会转到深情的离别,情感自然流转,展现了中国文人特有的豪放与细腻并存的特质
汪晫
(1162—1237)徽州绩溪人,字处微。幼丧父,事母及祖母甚孝。宁宗开禧中曾游京师,后栖隐山中,结庐名环谷。郡守闻其博学多通,欲见之,以编氓辞。卒,门人私谥康范先生。尝辑《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有《康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