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作
日月分两丸,天地非完璞。
夜半古岱宗,浑沌独未凿。
云翻雾卷不可解,滚滚腾腾白如海。
层岩断壑沈欲尽,长松老栝皆安在。
蒿蓬飒然振,髣髴出神鬼。
客子当斯时,莫不股栗心震骇。
须臾日出扶桑东,玲珑万象开秋空。
一峰摇海色,众木号天风。
何处苍蝇之声来细微,乃彼鼍钟霜晓怒吼孤城中。
陟日观,眺云亭,之罘晓色何青青。
金泥玉检应替零,龙游翠葆都杳冥。
丰功盛德遍勒铭,谁能剥苔披藓读且听。
日向曛,客未去。
不见蓬莱之水清浅或可渡,片云飞落苍梧处。
夜半古岱宗,浑沌独未凿。
云翻雾卷不可解,滚滚腾腾白如海。
层岩断壑沈欲尽,长松老栝皆安在。
蒿蓬飒然振,髣髴出神鬼。
客子当斯时,莫不股栗心震骇。
须臾日出扶桑东,玲珑万象开秋空。
一峰摇海色,众木号天风。
何处苍蝇之声来细微,乃彼鼍钟霜晓怒吼孤城中。
陟日观,眺云亭,之罘晓色何青青。
金泥玉检应替零,龙游翠葆都杳冥。
丰功盛德遍勒铭,谁能剥苔披藓读且听。
日向曛,客未去。
不见蓬莱之水清浅或可渡,片云飞落苍梧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夜登泰山到日出时分的壮丽景象和内心震撼,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8句)写夜登泰山的混沌感:
用"日月像两颗丸子""天地像未雕琢的玉石"这样生动的比喻,形容泰山夜色中混沌原始的景象。云雾像翻滚的白色海洋,岩石树木都隐没其中,风吹草动时仿佛有鬼神出没,让登山者吓得腿发抖——这些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泰山夜晚的神秘可怕。
第二部分(中间12句)写日出时的震撼转变:
太阳突然从东方跃出,瞬间照亮万物。山峰在晨光中摇曳,树木在风中呼啸。这时却意外听见细微如苍蝇的声音,对比之前听到的如雷钟声,这种反差凸显了大自然的奇妙。作者站在日观峰远眺,看到青色晨雾中,古代帝王的封禅遗迹(金泥玉检)已经残破,但石刻的功绩碑文依然存在,只是长满青苔无人细读——暗示再伟大的功业也会随时间消逝。
第三部分(最后4句)写日落时的感慨:
太阳西斜游客未散,但终究看不到传说中蓬莱仙境的真面目,只望见一片飞云飘向远方。这里用神话传说(蓬莱、苍梧)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现实无法触及的遗憾。
全诗通过"黑夜-日出-日落"的时间线,把泰山写得像有生命般变幻莫测。作者用夸张的比喻(云海、鬼神)、强烈的对比(巨大钟声vs苍蝇声)和神话元素,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也透露出对历史兴衰的思考。最精彩的是把登山体验写得如此惊心动魄,让读者仿佛也跟着经历了一场从恐惧到震撼的心灵冒险。